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9月, 2015的文章

女性常困擾的帶下

  一、  甚麼是帶下 俗話說:「十女九帶」,女性朋友有帶下病是相當普遍的現象。帶下,指的是婦女陰道內常有白色或淡黃稀薄或粘稠的分泌物,無色無臭,綿綿不斷而下,使陰道不乾澀,稱為帶下,又稱為「白帶」。如量不多,不會滲出體外,質地、色澤、氣味均正常,這多屬於 正常的 「生理性帶下」 ,不用太在意緊張 。生理性白帶是作為保護陰道之分泌物,來源自子宮頸黏液腺,其為酸性, pH 值 4.1 ~ 4.9 ,在此 pH 值範圍內,致病菌不易生存 ,是自身保護的方式 。這種帶下,在青春期月經初潮後明顯出現,每月的月經前期、排卵期、及妊娠早期會稍微增加,而排卵期則是質地稍稠透明且略帶黏性 ( 如鼻涕狀 ) ,這是正常現象,而婦女停經後則會減少。 另一種帶下則稱 「病理性帶下」 ,這種因感染所引起的白帶是指帶下的量明顯增多,色、質發生異常 ( 如分泌物顏色變黃變綠、變黏稠、具乳酪樣 ) ,或有腥臭氣異味,或伴有其他症狀者 ( 如陰部搔癢、灼熱等感覺 ) ,此乃我們中醫所稱的 「帶下病」 。 當吃太多生冷蔬果時,白帶會增加,性狀常為透明清晰。 若罹患陰道炎、子宮頸炎、盆腔炎、宮頸癌、子宮肌瘤,子宮體腺癌或陰道異物等,都可有各種不同類型的病理性帶下。臨床上常見的帶下病中,以滴蟲性陰道炎、 念珠球 黴菌性陰道炎、老年性陰道炎和宮頸炎等為最多見。   若分泌液 pH 值增加到 5 ~ 6 ,就利於致病菌的生長,這種 pH 值的變化,多見於月經期,停經期,及產後期。患者若反覆發作,則會影響工作情緒與日常生活品質。     二、  帶下病的中醫觀點 本病主要由於 「 濕邪 」 影響任脈和帶脈,以致帶脈失約,任脈不固所形成。濕邪有內外之別,外濕指外感之濕邪;內濕一般指脾虛失運,腎虛失固所致。     三、  帶下的護理保健 1. 內褲以棉質、寬鬆舒適為佳,以保持陰部的清潔乾爽,盡量不要穿褲襪,緊身褲子。 2. 盡量減少使用護墊,生理期間勤換棉墊。 3. 如廁後,以衛生紙擦拭時,應由前往後擦拭。 4. 不要用肥皂或消毒劑清洗陰部,不要過度清洗陰道內,因會破壞陰道內的酸鹼植,導致異常黴菌的過度增生,反而會有白帶增加的現象。 5. 房事前要喝水,房事後要排尿。 6. 如果帶下增多時,暫時不要坐浴、洗三溫暖或泡溫泉。 7. 小女生勿穿短裙坐在

治療痛經,中醫有很好的療效

一、有研究統計指出: 75% 以上成年女性曾發生經痛問題,痛經是指月經來潮或經行前後出現下腹疼痛為主症。 痛經的症狀: 1.  多數在經前一、二天或月經來潮的第一天開始,於月經來後逐漸減輕以致消失,這種痛經最為常見。 2.  也有發生於經行之際,或自月經開始延續至經淨時止,或月經將淨後才疼痛等不同症候。 3.  往往伴有其他全身症狀,如乳房脹痛、噁心、嘔吐、腰痠、腹瀉、情緒不穩定,甚至下腹絞痛等不適。     二、痛經的原因有: 1.  內分泌因素:內膜前列腺素分泌過多,引起有因子宮肌痙攣。 2.  子宮因素:經血外流受阻與解剖因素,機械性阻塞是部份痛經的因素,如子宮頸狹窄,子宮急性前傾或後傾,子宮畸形發育不全,均會造成血塊和子宮腔擴張;子宮內膜成塊脫落排出不暢,以上均會刺激子宮運動增強,肌肉收縮,造成絞痛。 3.  精神情緒因素:每人對疼痛敏感程度及耐受性不同,精神壓力大,情緒不穩定,會降低耐受性。 三、  痛經的中醫觀點:          根據「不通則痛」與「不榮則痛」的理論, 痛經主要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。氣為血帥,血隨氣行,氣行則血行,通則不痛。痛經的形成,是由於內傷氣血、外受寒濕、情志所傷等原因。根據臨床觀察,可歸納為氣滯血瘀、寒濕凝滯、氣血虛弱三種不同類型。         中藥調理痛經會逐月改善,療程大約半年,期間卵巢與子宮功能亦會得到調整,經期也會較規則,血色血量也會較正常。若只是吃止痛西藥,只是治標而已,體質仍不會得到改善。  四、 痛經應有的護理保健: 1.  至婦產科作超音波、最好作詳細骨盆腔內診,是否可能有子宮內膜異位症、子宮肌瘤、子宮肌腺症,並抽血檢查: CA-125 、 CA-199 等發炎腫瘤指數以協助判斷。 2.  行經期尤要避免行房、盆浴、游泳、劇烈運動。保持個人清潔,調節情志,放鬆樂觀。避免受寒受涼,使經脈凝滯,血循降低,導致經血疏泄不利,加重疼痛。並可適時以熱毛巾、熱敷袋熱敷下腹,溫通血脈,減輕疼痛。作息正常,避免晚睡甚至熬夜,讓身體充分放鬆休息。 五、痛經的飲食護理 平時勿食冰品, 行經時 溫熱為主, 薑母黑糖茶或紅豆水代茶飲,可減緩經痛。 有以上問題,需藉由中藥調理,請至毓麟堂中醫診所,將為妳解說與服務